VB.net 2010 视频教程 VB.net 2010 视频教程 python基础视频教程
SQL Server 2008 视频教程 c#入门经典教程 Visual Basic从门到精通视频教程
当前位置:
首页 > AI智能 >
  • 文本生成图片工作流

文本生成图片工作流:从需求到出图的全流程指南
去年帮设计团队做“儿童绘本配图”时,遇到过一个典型痛点:用“生成‘森林里的小兔子’”这样模糊的描述调用AI绘图工具,结果要么“兔子像猫”,要么“森林像荒漠”——后来总结出“文本生成图片五步法”,通过“需求拆解→提示词设计→参数调优→多轮迭代→输出应用”,把“模糊想法”变成“精准图像”,出图满意度从60%提升到90%。这节我用“绘本配图”“广告设计”“游戏原画”的真实案例,拆解工作流的核心步骤和关键技巧,教你用文本“指挥”AI画出想要的图。
一、先搞懂:文本生成图片工作流=“用语言给AI‘画蓝图’”
AI绘图工具(如Stable Diffusion、DALL·E 3、MidJourney)本质是“语言-图像翻译机”:它通过分析文本中的“关键词+细节描述”,生成符合语义的图像。工作流的核心是将用户的“模糊需求”转化为AI能理解的“精准指令”,并通过迭代调整,让生成结果无限接近预期。
典型工作流对比(儿童绘本案例):

低效流程(模糊→生成→放弃) 高效流程(拆解→设计→调优→输出)
用户说:“画个森林里的兔子” 拆解需求:主题(森林场景)、主体(兔子)、风格(水彩插画)、细节(晨光、蘑菇、兔子戴红围巾);

设计提示词:“水彩插画,清晨森林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草地上,一只戴红围巾的白色小兔子坐在蘑菇旁,背景有溪流,整体色调清新柔和”;
调优参数:调整“风格强度”“细节权重”,生成后替换“蘑菇”为“蓝色蘑菇”;
输出:符合绘本风格的高清PNG图。
二、工作流五步法:从“需求”到“满意图”
第一步:需求拆解——把“模糊想法”拆成“可描述的细节”
用户的需求常隐含“未明说的期待”(如“森林”可能指“温带阔叶林”而非“热带雨林”),需用“5W1H”拆解,明确“要什么”“不要什么”:
What(主体):核心物体(如“兔子”“城堡”)、关键元素(如“红围巾”“蓝色蘑菇”);
Where(场景):环境(森林/沙漠/海底)、时间(清晨/黄昏/夜晚)、天气(晴天/雨天/雾天);
When(状态):动态(兔子奔跑/静止)、交互(兔子和蘑菇的位置关系);
Why(目的):图片用途(绘本/广告/游戏)→决定风格(水彩/写实/赛博朋克);
Who(视角):观察者视角(平视/俯视/仰视)、主体视角(兔子的表情/动作);
How(风格):绘画风格(水彩/油画/3D)、色调(冷调/暖调)、质感(清晰/模糊/复古)。
案例:用户需求“给儿童绘本配一张‘勇气’主题的图”,拆解后:
What: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、发光的萤火虫;
Where:夜晚的森林(树影斑驳)、小木屋前;
When:小女孩伸手接萤火虫(动态);
Why:传递“勇敢探索未知”→风格需“温暖治愈”;
Who:平视视角(儿童视角);
How:水彩风格(柔和笔触)、暖黄色调(灯光+萤火虫光)。
第二步:提示词设计——用“结构化描述”让AI“精准理解”
提示词是“给AI的说明书”,需包含“核心要素+风格控制+排除干扰”三部分,避免歧义:

部分 内容 示例(勇气主题绘本)
核心要素 主体、场景、动态、细节 “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伸手接发光的萤火虫,站在夜晚森林的小木屋前,树影斑驳”
风格控制 风格类型、色调、质感、视角 “水彩插画风格,暖黄色调(灯光+萤火虫光),柔和笔触,平视儿童视角”
排除干扰 不想要的元素或效果 “不要暗绿色调,不要恐怖的树影,萤火虫不要太小”

关键技巧:
用“形容词+具体描述”替代模糊词(如“明亮”→“暖黄色灯光照亮小木屋窗户”);
用“and”连接并列元素(如“小女孩+萤火虫+小木屋”),用“vs”对比(如“柔和笔触 vs 锐利线条”);
参考“提示词库”(如Lexica.art)找同类图的优质提示词,调整后复用。
第三步:参数调优——用“工具设置”控制生成效果
不同工具(如Stable Diffusion、MidJourney)的参数逻辑不同,但核心参数类似,需根据需求调整:

参数类型 作用 调整策略(勇气主题绘本)
风格强度 控制风格与原图的匹配度(0-100%) 水彩风格需“高强度”(90%),避免生成写实图
细节权重 控制细节(如纹理、光影)的清晰度 需“中高权重”(70%),保留水彩的笔触质感
步数(Steps) 控制生成的精细度(步数越多越清晰) 儿童绘本需“中等步数”(30-40步),避免过锐
采样方法 影响生成的随机性(如Euler a/DDIM) 需“稳定性高的采样”(如Euler),减少画面混乱
负面提示词 排除不想要的元素(如“模糊”“丑”) 添加“dark green tones, sharp edges, tiny fireflies”

工具差异:
MidJourney:通过“--style”“--v 6”等参数控制版本和风格;
DALL·E 3:通过“quality”(标准/高)“style”(自然/生动)调整;
Stable Diffusion:通过“CFG Scale”(控制提示词与图像的关联度,8-12常用)调整。
第四步:多轮迭代——从“初版图”到“满意图”
初版图常因“提示词遗漏”或“参数偏差”不符合预期,需通过“局部调整+重生成”迭代优化:
局部调整(工具支持时):
o用“图像修复(inpainting)”修改局部(如“把兔子的红围巾改成蓝围巾”);
o用“图像外扩(outpainting)”扩展场景(如“给小木屋添加冒烟的烟囱”)。
重生成优化(工具不支持局部修改时):
o补充提示词(如“萤火虫的光更亮”);
o调整参数(如“增加细节权重到80%”);
o更换采样方法(如从“Euler”换到“DPM++ 2M Karras”)。
案例:初版图中“萤火虫太暗”,调整提示词为“发光的萤火虫(光线明亮到照亮小女孩的手)”,并将“细节权重”从70%提到80%,重生成后萤火虫亮度符合要求。
第五步:输出与应用——让图片“适配使用场景”
生成满意图后,需根据用途调整格式和尺寸:

应用场景 输出要求 操作示例(绘本配图)
印刷(绘本/海报) 高分辨率(300dpi+)、CMYK色彩模式 导出4000×3000像素PNG,用Photoshop转CMYK
网页/社交媒体 小尺寸(1080×1080)、RGB色彩模式 导出1080×1080 JPG,压缩至500KB以内
游戏/3D建模参考 分层图(主体/背景分离) 用Stable Diffusion的“分层输出”功能,分别导出小女孩、萤火虫、背景层

三、关键环节:提示词工程与参数调优的“黄金公式”

  1. 提示词的“4:3:3”比例法则
    优质提示词=40%核心要素+30%风格控制+30%细节排除。例:
    “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伸手接发光的萤火虫(核心),水彩插画风格、暖黄色调、柔和笔触(风格),不要暗绿色调、不要锐利线条、萤火虫不要太小(排除)。”
  2. 参数调优的“场景匹配”原则
    写实类图片(如产品图):高细节权重(80%+)、高步数(50+)、低风格强度(60%-70%);
    艺术插画(如水彩/油画):高风格强度(80%+)、中等步数(30-40)、中等细节权重(60%-70%);
    创意概念图(如赛博朋克):低风格强度(50%-60%)、中等步数(30-40)、添加“超现实”“未来感”等关键词。
    四、实战案例:儿童绘本“勇气主题”配图的完整流程
    某绘本工作室用五步法生成“小女孩接萤火虫”配图,从“模糊需求”到“印刷出图”仅用2天:
    需求:儿童绘本“勇气”主题配图,需水彩风格、温暖治愈、儿童视角。
    工作流:
    需求拆解:
    oWhat:穿粉色裙的小女孩、发光萤火虫、小木屋;
    oWhere:夜晚森林(树影柔和)、小木屋前;
    oWhen:小女孩伸手接萤火虫(动态);
    oWhy:传递勇敢探索→风格温暖;
    oWho:平视(儿童视角);
    oHow:水彩(柔和笔触)、暖黄调。
    提示词设计:
    “水彩插画,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站在夜晚森林的小木屋前,伸手接发光的萤火虫(光线明亮到照亮她的手),树影柔和,小木屋窗户透出暖黄色灯光,整体色调温暖治愈,平视儿童视角,不要暗绿色调,不要锐利线条,萤火虫不要太小。”
    参数调优:
    o工具:Stable Diffusion(SDXL模型);
    o参数:风格强度90%、细节权重70%、步数35、CFG Scale 10、负面提示词“dark green, sharp edges, tiny fireflies”。
    多轮迭代:
    o初版图:萤火虫偏暗→调整提示词为“发光的萤火虫(光线明亮到照亮小女孩的手和裙子)”,细节权重提至75%;
    o二版图:树影太浓→添加负面提示词“thick dark tree shadows”,重生成后树影变柔和。
    输出应用:
    导出4000×3000像素PNG(300dpi),用Photoshop调整色彩平衡(增加橙色饱和度),交付印刷厂印刷。
    效果:配图被选为绘本内页,编辑反馈“完全符合‘温暖勇敢’的主题,水彩质感自然,儿童视角亲切”。
    五、避坑指南:文本生成图片的“5个常见错误”
    提示词“大而空”:
    o错误:“画一张好看的森林图”(AI无法理解“好看”的标准);
    o正确:“水彩风格,清晨森林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绿色草地上,有溪流和白色蘑菇,整体色调清新”。
    忽略“负面提示词”:
    o错误:生成“儿童插画”时未排除“恐怖元素”,结果出现“诡异的树眼”;
    o正确:添加负面提示词“scary, creepy, sharp teeth”。
    参数“一刀切”:
    o错误:用“高步数”生成水彩插画,导致笔触变锐(像油画);
    o正确:水彩需“中等步数”(30-40),保留柔和笔触。
    过度依赖“一键生成”:
    o错误:生成后直接使用,不做局部调整(如“小女孩的裙子颜色太暗”);
    o正确:用“inpainting”修改裙子颜色(如从“暗粉”改为“亮粉”)。
    忽视“版权与合规”:
    o错误:用生成图商用时,未确认工具的“版权协议”(如部分工具生成图仅限个人使用);
    o正确:选“商用友好”的工具(如DALL·E 3生成图可商用),或购买“版权授权”。
    总结
    文本生成图片的核心是“用语言精准描述需求,用参数和迭代控制结果”。工作流的关键是“拆解需求→设计提示词→调优参数→多轮迭代→适配输出”。记住:AI不是“猜你心思”的精灵,而是“按指令执行”的工具——你描述得越细,它生成得越准。 现在,找一个你想生成的图片需求(比如“一张生日派对的插画”或“办公室的科幻风格概念图”),按这节的方法试试,你会发现——用文本“指挥”AI画图,其实没那么难!

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in3721.com/ArticlePrograme/robot/52924.html


相关教程
关于我们--广告服务--免责声明--本站帮助-友情链接--版权声明--联系我们       黑ICP备1700300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