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B.net 2010 视频教程 VB.net 2010 视频教程 python基础视频教程
SQL Server 2008 视频教程 c#入门经典教程 Visual Basic从门到精通视频教程
当前位置:
首页 > 编程开发 > 数据分析 >
  • 温故而知新--day1

变量类型

变量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内存空间,由于计算机可以处理不同的数据,不同的数据就要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。python的数据类型很多,还可以自定义数据类型,常用的一般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:

  1. 整型:
    • 在python2版本中有long和int之分,但到了python3中就只有int了。
    • 除此之外,整型还有进制的概念:二进制:0b10表示十进制2,八进制:0o10表示十进制8,十进制:10,十六进制:0x10表示十进制16
  2. 浮点型:
    • 即float,也就是小数,称之为浮点型是因为按照科学记数法表示时,一个浮点数的小数点位置是可变的。
  3. 字符串
    • "'括起来的字符,比如:"hello, world"。
    • 在表示多行字符串时,可以使用三个单引号(''')/双引号(""")括起来
  4. 布尔型
    • 表示的是真或假,通常使用True或False表示。
    • 一些表达式的结果也可以表示真假,如:1 != 2
    • 空的数据类型(""、[]、{})和None0表示False,反之为True
  5. 复数
    • 如3+5j,跟数学上的复数表示一样,唯一不同的是虚部的i换成了j,了解即可。

 

函数

 

基本概念

计算机的函数实质上就是一段有特定功能的代码,使用函数可以有效的减少代码的耦合度,同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。

 

函数的写法

计算机的函数和数学的函数有一定的相似性:

  1. 有参数,相当于数学函数的自变量
  2. 有返回值,相当于数学函数的因变量

python 的函数使用def关键词定义,需要写上函数名称,而参数值和返回值需要根据需求考虑是否填写。
如:

def foo(num):
	return num + 1

 

参数

前面说过,参数就相当于数学函数的自变量,主要是一些在函数体中用到的值,python的参数可以指定默认的参数。

def pow(num, count=2):
	"""计算多少次方"""
	return num ** count
	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	print(pow(2))		# 4
	print(pow(2, 3))	# 8

上面的函数的count参数即指定了默认参数count=2,对于某些对于参数不确定的函数还可以使用不定长参数,其方式一般为*args**kwargs,这两个参数接收的值的类型分别为listdict

def foo(*args, **kwargs):
    for a in args:
        print(a)
    for k, v in kwargs.items():
        print(k, v)

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    foo(1, 2, 3, **{"a": 4, "b": 5, "c": 6}, d=7)

需要注意的是:在传入参数时,可以根据函数参数的位置传参,也可以根据根据参数的关键字传参。二者可以结合使用,但位置参数一定要在关键字参数之前。
比如对于def foo(a, b, c)来说,既可以foo(1, 2, 3)也可以foo(b=2, a=1, c=3)还可以foo(1, c=3, b=2)但不能foo(c=3, 1, 2)

 

返回值

使用返回值需要用到一个关键词return,一个函数的返回值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值,也可以是一个函数。

 

导入模块

由于python没有函数重载的概念,所以假如定义了相同函数名的函数时,前一个函数会被后一个函数所覆盖:

def foo():
	print("foo1")

def foo():
	print("foo2")

在日常的开发过程中,假如是一个人开发的话可以为不同的函数取不同的名字,但假如是多人开发的话就有可能使用相同的函数名。多人开发时通常使用模块(module)开发,在使用时可以使用import关键字导入某个指定的模块。
m1.py:

def foo():
	print("foo1")
	

m2.py:

def foo():
	print("foo2")

在使用时:

import m1
import m2

# 使用
m1.foo()
m2.foo()

需要注意的是:导入模块时会将模块的内容执行一遍,假如不想这样的话,可以使用一个判断语句,使代码主动执行时运行,而不是导入时也运行。

def foo():
	print("foo")
	
if __name__ == "___main__":
	foo()

__name__是Python中一个隐含的变量它代表了模块的名字,只有被Python解释器直接执行的模块的名字才是__main__。

 

作用域

作用域就相当于一个变量可以使用的范围,该作用域的变量只能本作用域和子作用域可用。有了作用域这个概念就有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这两者变量,全局变量即声明在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,而局部变量则不是声明在全局的变量,一般来说是一些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。

n = 2	# 全局变量

def foo():
	m = 3	# 局部变量

根据python的规则,变量会优先找本作用域的,假如找不到会依次往外找,直至找到,当找不到时就会报错。

age = 19
def main():
	print(age)
	
main()

但假如要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时,必须使用globalnonlocal这两个关键字声明一下,否则报错。因为python会认为修改的这个动作其实是声明,也就是说python没有朝外找变量,假如使用变量在声明变量之前的话,就会报错:UnboundLocalError: local variable 'xxx'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

# 这是错误的示范
age = 18

def main():
    print(age)
    age = 20


main()
print(age)

正确的方法:

  1. global
age = 18

def main():
    global age
    print(age)
    age = 20

main()
print(age)

如果我们希望函数内部的函数能够修改嵌套作用域中的变量,可以使用nonlocal关键字来指示变量来自于嵌套作用域。
2. nonlocal

def test1():
    count = 0
    def test2():
        nonlocal count
        count += 1
        return count
    return test2()
 
print(test1())

 

练习
  1. 实现计算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函数。

    几个整数中公有的约数,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;其中最大的一个,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。例如:12、16的公约数有1、2、4,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,4是12与16的最大公约数。

  2. 实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的函数

# 第一题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
def gcd(x, y):
    """最大公约数"""
    (x, y) = (y, x) if x > y else (x, y)
    for i in range(x, 0, -1):
        if x % i == 0 and y % i == 0:
            return i


def lcm(x, y):
    """最小公倍数"""
    return x * y // gcd(x, y)


# 第二题
def is_prime(num):
    """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"""
    for factor in range(2, int(num ** 0.5) + 1):
        if num % factor == 0:
            return False
    return True if num != 1 else False

 

常用数据结构

 

字符串 str

字符串实质上就是由字符组成的有序序列。前面说过字符串是以引号括起来的,引号里面的内容可以使用\进行转义,使一般的字符特殊化,如:"\n"表示换行,"\\"表示反斜杠\,除此之外转义符还可以跟八进制(\141)、十六进制(\x61)和Unicode编码。
一些常用的转义符

字符 含义
\ 在行尾时是续行符
\\ 反斜杠符号
\' 单引号
\" 双引号
\a 响铃
\b 退格
\e 转义
\000  空 
\n 换行
\v   纵向制表符
\t 横向制表符
\r 回车
\f 换页

除了转义以外,字符串还有很多使用方法。

  1. 切片
s = "hello, world"

print(s[1:4])

如上所述,切片实质上就是拿中括号写成[开头:结尾:步长]的形式(步长可以省略,且默认为一),把需要截取的一部分内容取出来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:切片里面的数不能超过要切片的范围,python的索引以0开始。假如要取开头([:n])或结尾([n:])的话,可以空着。

  1. 其他方法
    python的字符串还有很多的其他方法,这些方法本质上就是一些函数,使用时以"".xxx()的形式调用。
s = "hello world"

# 大写
print(s.upper())    # HELLO WORLD

# 首字母大写
print(s.title())    # Hello World

# 小写
print(s.lower())    # hello world

# 替换
print(s.replace("world", "world!"))  # hello world!

# 分割
print(s.split(" "))  # ['hello', 'world']

# join
print(" ".join(["hello", "world"]))  # hello world

# 两边去空
print("  hello world  ".strip())    # hello world

# 查找
# 找的是第一个的位置,用rfind可以找最后一个
print(s.find("l"))      # 2
# print(s.index("t")) # 找不着时会报错

# 判断开头、结尾
print(s.startswith("hello"))    # True
print(s.endswith("ld"))         # True

 

列表 list

列表也是python的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,上面例子中split方法的结果就是一个列表。列表由一个个元素组成,各个元素的类型可以各不相同,与字符一样,列表可以切片、也有一些特定的方法,不一样的是,列表可以直接通过索引对元素进行修改,而字符串则不可以。

fruits_list = ["apple", "pear", "peach", "banana"]

print(fruits_list[1:])  # ['pear', 'peach', 'banana']

# 修改值
fruits_list[2] = "orange"   # ['apple', 'pear', 'orange', 'banana']

# 追加
fruits_list.append("pear")  # ['apple', 'pear', 'orange', 'banana', 'pear']

# 插入
# 第一个参数是位置,第二个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

fruits_list.insert(0, "cherry")
# ['cherry', 'apple', 'pear', 'orange', 'banana', 'pear']


# 迭代添加一个列表

fruits_list.extend(["watermelon", "lemon"])
# ['cherry', 'apple', 'pear', 'orange', 'banana', 'pear', 'watermelon', 'lemon']


# 删除
# 按索引位置删除
fruits_list.pop(0)
# ['apple', 'pear', 'orange', 'banana', 'pear', 'watermelon', 'lemon']


# 删列表中的第一个指定值

fruits_list.remove("pear")
# ['apple', 'orange', 'banana', 'pear', 'watermelon', 'lemon']


# 排序
# 可以跟匿名函数lambda:fruits_list.sort(key=lambda x: len(x))

fruits_list.sort()
# ['apple', 'banana', 'lemon', 'orange', 'pear', 'watermelon']


# 查找
# 第一个指定值的位置
print(fruits_list.index("pear"))    # 4

# 清空
fruits_list.clear()  # []

 

元组 tuple

元组是一种类似于列表的数据结构,它以小括号()括起来为一个元组,元组的元素同样可以是任意的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元组的元素并不能被改变,这一种特性这某些场合中适用,如某些重要的数据、不允许改变的类属性(__slots__)和函数的多返回值。由于元组不能被修改,所以我们只需要关注其定义和使用即可。

# 定义元组

fruits_tuple = ("apple", "pear", "peach", "banana")
# 也可以使用tuple从其他可迭代数据转换过来
fruits_tuple = tuple(["apple", "pear", "banana", "peach", "banana"])
print(fruits_tuple)

# 遍历
for f in fruits_tuple:
    print(f)


# 计数
print(fruits_tuple.count("banana"))     # 2

# 查找
print(fruits_tuple.index("banana"))     # 2

元组在内存上比列表更小,换句话说使用元组可以节省内存,使用sys.getziseof函数可以返回该对象的字节数。

import sys

print(sys.getsizeof(("apple", "pear", "peach", "banana")))  # 72
print(sys.getsizeof(["apple", "pear", "peach", "banana"]))  # 88

 

字典 dict

字典是由一个个键值对组成的数据结构,它以大括号({})括起来为一个数据,一般的形式为:{"key": "value}。需要注意的是,字典的键不能重复,也就是说,假如再次给已经存在的键赋值时,原来的值会被替换;而且键是可以被哈希的数据,一般来说,python不可变的内置类型都可以被哈希,而列表和字典是可变的,不可被哈希,所以不能作为集合的元素。。

data = {
    "name": "lczmx",
    "age": 18,
    "address": "xxx",
}

# 获取

# 1. 使用中括号,类似于索引的方法,假如没有该键的话会报错
print(data["name"])                  # lczmx
# 2. 使用get方法,没有该键时,返回另一个参数
print(data.get("name", "none"))      # lczmx

# 3. 获取键值对
for k, v in data.items():
    print(f"key: {k}  value: {v}")

# 4. 获取键或值
for k in data.keys():
    print(f"key: {k}")

for v in data.values():
    print("value: %s" % v)


# 更新
# 1. update
data.update({"score": 99, "student": True})				# 写法一
data.update(score=99, student=True)						# 写法二
# {'name': 'lczmx', 'age': 18, 'address': 'xxx', 'score': 99, 'student': True}

# 2. fromkeys
# 将一个可迭代的数据的元素作为键,为多个键创建统一的值
# 注意,这是dict的方法
d2 = dict.fromkeys(["a", "b", "c"], "123")
print(d2)               # {'a': '123', 'b': '123', 'c': '123'}

# 3. setdefault
# 存在取对应的值,不存在则新增键值对
print(data.setdefault("name", "lczmx"))     # lczmx

# 删除
# 1. 随机删除,返回被删除的键值对
print(data.popitem())       # ('student', True)

# 2. 删除键对应的值,不存在时返回的二个参数

print(data.pop("name", "already delete"))       # lczmx

# 3. 清空
data.clear()
print(data)		# {}

 

集合 set

python的集合与数学上的集合是一样的,有交集、差集、并集、补集等操作,而且元素是唯一无序的。注意:元素的类型不可变的,准确的说:可以被哈希的数据类型可成为元素。根据集合的这些特性,一般来说其用途一般有两个方面:1. 关系测试(相交等)、2. 去重。

fruits1 = {'cherry', 'pear', 'banana', 'watermelon', 'lemon'}
fruits2 = set(['apple', 'pear', 'banana', 'orange'])


# 添加
fruits2.add("lemon")

# 交差并集可以用方法实现,也可以用符号实现
# 交集
print(fruits1.intersection(fruits2))
print(fruits1 & fruits2)
# {'banana', 'lemon', 'pear'}


# 差集
print(fruits1.difference(fruits2))
print(fruits1 - fruits2)
# {'watermelon', 'cherry'}

# 并集

print(fruits1.union(fruits2))
print(fruits1 | fruits2)

# {'banana', 'orange', 'pear', 'cherry', 'watermelon', 'lemon', 'apple'}


# 删除
# 1. remove
# 删除指定元素,不存在则报错
fruits1.remove("banana")

# 2. discard
# 删除指定元素,不存在不报错
fruits1.discard("apple")

假如定义的时候用forzenset定义的话,则该集合不可变。

 

推导式

推导式是一种构建数据的快捷方式,假如用得好可以简化代码,提高可读性。但假如滥用推导式,就有可能降低代码可读性。一般来说,超过两个for循环的代码,就不适合用推导式了,而直接用多个循环写了。

 

列表推导式

顾名思义,即生成列表的推导式,和定义列表一样,列表推导式用中括号包裹着表达式。
假如有这样一个需求:
num = [18, 22, 23, 50]里面的数加一,我们固然可以,使用一个for循环把每个元素加一,然后放回原来的列表中。但使用列表推到式只需要一行代码即可:num = [n + 1 for n in num]
上面的例子只有一个循环,但假如多个循环该怎么做,如果现在有num和code两个列表:

num = [1, 2, 3, 4, 5]
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
要求他们相互组合成['A1', 'A2', 'A3', 'A4', 'A5', 'B1', 'B2', 'B3', 'B4', 'B5', 'C1', 'C2', 'C3', 'C4', 'C5', 'D1', 'D2', 'D3', 'D4', 'D5']
很简单:

num = [1, 2, 3, 4, 5]
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

result = [c + str(n) for c in code for n in num]
print(result)

python2.7的版本中使用列表推导式有可能有变量泄露的风险,但在python3中则没有该顾虑,可以放心使用。

 

生成器表达式

虽然可以使用列表推导式初始化元组等其它序列类型,但是生成器表达式是更好的选择。由于生成器遵循迭代器协议,可以在用到时才生成元素,可以减少内存开销。生成器表达式在书写上与列表推导式仅仅是把中括号换成了小括号。
比如同样是上面的那个例子:

import sys


num = [1, 2, 3, 4, 5]
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

result_list = [c + str(n) for c in code for n in num]
result_tuple = tuple([c + str(n) for c in code for n in num])
result_gen = (c + str(n) for c in code for n in num)

print(sys.getsizeof(result_list), sys.getsizeof(
    result_tuple), sys.getsizeof(result_gen))
# 256 200 112

使用生成器除了可以用生成器表达式,也可以用yeild关键字:

def gen_result():
    num = [1, 2, 3, 4, 5]
    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    for c in code:
        for n in num:
            yield c + str(n)


for i in gen_result():
    print(i)

 

字典推导式

自python2.7以来,列表推导式和生成器表达式的概念就移植到了字典上(集合也一样),因此就有了字典推导式。使用字典推导式可以将可迭代的数据作为键值对构建出字典。
例子:

temp = ["A1", "B2", "C3", "D4"]

result_dict = {c: n for c, n in temp}
print(result_dict)      # {'A': '1', 'B': '2', 'C': '3', 'D': '4'}

假如是由两个可迭代数据组成字典的话,可以使用zip函数:

num = ["1", "2", "3", "4"]
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

result_dict = dict(zip(code, num))
print(result_dict)      # {'A': '1', 'B': '2', 'C': '3', 'D': '4'}

 

集合推导式

集合推导式跟列表推导式用起来差不多,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即可:

num = ["1", "2", "3", "4"]
code = ["A", "B", "C", "D"]


result_set = {c + str(n) for c in code for n in num}
print(result_set)

# {'D3', 'C3', 'A2', 'D1', 'C1', 'C2', 'B4', 'B2', 'B3', 'C4', 'A1', 'D2', 'D4', 'A3', 'B1', 'A4'}

 

练习
  1. 在屏幕上显示跑马灯文字。
import time


def main():
    string = "放飞你的青春,奔洒你的热情。       "
    while True:
        print("\r%s" % string, end="")
        string = string[1:] + string[0]	# 把第一个字符放到最后一个,以达到运动的效果
        time.sleep(0.2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main()
  1. 设计一个函数产生指定长度的验证码,验证码由大小写字母和数字构成。
import random


def veri_code(count=4):
    chars = '01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'
    temp = ""
    for _ in range(count):
        temp += random.sample(chars, 1)[0]
    return temp


def main():
    print(veri_code()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    main()
  1. 设计一个函数返回给定文件名的后缀名。
def get_suffix(filename):
    if "." in filename:
        return filename.split(".")[-1]
    else:
        return ""
  1. 设计一个函数返回传入的列表中最大和第二大的元素的值。
def get_max(data: list):
    max1 = 0    # 最大
    max2 = 0    # 第二大
    for d in data:
        if d > max1:
            max2 = max1
            max1 = d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if d > max2:
                max2 = d
    return max1, max2
  1. 打印杨辉三角。
def triangles():
    L = [1]
    while True:
        yield L
        L = [sum(i) for i in zip([0] + L, L + [0])]		# zip和sum结合,不过要在两边加0


相关教程